在食用油的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占比通常是較多的一種。那么,反式脂肪酸是什么?它是一種來源于植物的食品添加劑,事實上很多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尤其是油炸類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它對人體健康有危害,如導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還會降低人類的免疫力,影響生育能力。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png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png]()
產生原因
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油脂加工過程中,原料中含有植物甾醇等成分,是由植物中的植物甾醇經過精煉、加熱等工序形成的,其中含有部分氫化植物油;另有部分氫化植物油與脂肪混合后,部分氫化或部分不飽和時產生反式脂肪酸。另外,一些食用油中也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如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氫化玉米油、氫化棕櫚油等。因此,油脂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的來源與危害
反式脂肪酸是由氫化植物油經氫化反應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也稱為反式脂肪。氫化植物油在高溫下可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以反式脂肪酸為代表的脂肪酸類被列為致癌物質,而將其列為易導致健康問題的物質就多達10種。食用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氫化植物油產生的;另一類是人造反式脂肪酸制造的(包括人造黃油、人造奶油以及奶精)。換句話說,有些食用油也有可能產生較多的氫化脂肪酸,這些氫化脂肪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更容易產生氫化脂肪酸。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油、大豆油等)在高溫加熱后,其反式基團被破壞,生成一些新的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攝入過量反式脂肪酸不僅會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導致膽固醇水平升高。
那么,要分析檢測食用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以及在油脂加工中怎樣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今也可以借助市面上一些相關的儀器設備快速地實現。